当前位置: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7年第10期 > 正文
编号:13059096
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4月5日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2017年第10期
     1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

    选取2016年1月~2017年1月我院收治小儿高热患者100例,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,各50例。干预组中男27例,女23例;年龄10~30个月,平均(19.0±1.4)个月;体温37.9~40.7℃,平均(38.8±1.3)℃;病程0.4~5.1 d,平均(2.1±0.8)d。对照组中男26例,女24例;年龄9~31个月,平均(19.5±1.0)个月;体温38.0~40.5℃,平均(38.7±1.2)℃;患儿病程0.5~5.0 d,平均(2.0±0.7)d。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,且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。两组患儿性别、年龄、体温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护理方法

    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常规性、基础性护理措施,详细护理服务:为患儿家属介绍常规用药药效及必要性,并告知患儿家属药物的常规用法及剂量等;嘱咐患儿家属注意患儿的日常饮食,以易消化、提高免疫力食物为主[3];嘱咐患儿家属保证患儿的充足睡眠;若患儿高热长期难退,患儿家属出现恐惧、焦虑等负性情绪时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451 字符